太学顾仲恭,遭乃正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
仲恭闻知,忧疑殊甚。
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
按其左手三部平和,右手尺寸无恙,独关部杳然不见,谛视其形色,虽尪羸而神气安静。
予询之:曾大怒乎?
病者首肯云:生平不善怒,独日来有拂意事,恼怒异常。
予曰:信哉!
此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之证也。
《经》云,大怒则形气俱绝,而况一部之脉乎!
甚不足怪,第脾家有积滞,目中微带黄色,恐成黄疸。
两三日后,果遍体发黄,服茵陈利水平肝顺气药,数剂而瘳。
按:诊脉贵在变通,病有万千 怎么能以寥寥数十种脉象盖全呢。
案中第一个医生诊到右关脉杳然不见,就认为是脾胃脏气已绝 生化无源不能久存于人世,想必是医者死记了不少脉学条文 强拉硬拽才出了上面的笑话。
仲淳不以脉型定生死,知常达变 四诊合参,作出了正确诊断。
背书固然重要,临床必不可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