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二年四月。
民多疫病。
初觉憎寒壮热体重。
次传头面肿甚。
目不能开。
上喘。
咽喉不利。
舌干口燥。
俗云大头伤寒。
染之多不救。
张县丞患此。
医以承气汤加蓝根下之。
稍缓。
翌日。
其病如故。
下之又缓。
终莫能愈。
渐至危笃。
请东垣视之。
乃曰:半身以上。
天之气也。
邪热容于心肺之间。
上攻头面而为肿。
以承气泻胃。
是珠伐无过。
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
遂用黄芩15、黄连15,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6、连翘3、板蓝根3、马勃3,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2.1,清痰利膈;甘草6,以缓之;桔梗0.9,以载之。
则诸药浮而不沉。
升麻2.1,升气于右;柴胡1.5,升气于左。
清阳升于高巅。
则浊邪不能复居其位。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用人参6,以补虚。
再佐陈皮6,以利其壅滞之气。
名普济消毒饮子。
若大便秘者。
加大黄。
共为细末。
半用汤调。
时时服之。
半用蜜丸含化。
且施其方。
全活甚众。
[分析]
大头天行,为感受风湿热毒。
清热解毒乃其正治之法。
但治疗需人而异,平素正气本虚,或老人妇幼,罹患此疾,标症虽急,亦必得适当加入补中升阳之品。
此患者经屡下之后,正气必伤。
故东垣以少量人参、陈皮、甘草扶助正气;升麻、柴胡之用,一举有三善:一引诸药直达病所;而诸药苦寒,升麻、柴胡发散,可防其凝聚;三人之气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脾胃为枢,故升麻入肺、柴胡升肝,且升柴可助升发脾阳,资助正气抗邪。
再以诸苦寒清热解毒之主药攻之则效果显著。
《医方集解》中汪昂去人参。
《温病条辨》以本方去升柴,加银花、荆芥,皆此方活法变通。
目前临床用此方治疗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腮腺炎、急性过敏性皮炎示有显效。
可见东垣亦善用泻火法为主治疗急性热病,但亦不忘升阳泻火二者的统一关系。
出处:《兰室秘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