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李氏妇,年过三旬,得脑充血头疼证。
【病因】
禀性褊急,家务劳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证。
【证候】
其头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剧时至作呻吟。
心中常常发热,时或烦躁,间有眩晕之时,其大便燥结非服通下药不行。
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诊甚实,经中西医延医二年,毫无功效。
【诊断】
其左脉弦硬而长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脉弦硬而长者,胃气不降而逆行,又兼冲气上冲也。
究之,左右脉皆弦硬,实亦阴分有亏损也。
因其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排挤其脑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厥证也。
亦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也。
其大便燥结不行者,因胃气不降,失其传送之职也。
其心中发烦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
其头部间或眩晕者,因脑部充血过甚,有碍于神经也。
此宜清其脏腑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愈。
【处方】
生赭石怀牛膝生怀山药生怀地黄天冬玄参生杭芍生龙齿生石决明茵陈甘草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
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
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
方中重用两半者,因此证大便燥结过甚,非服药不能通下也。
盖大便不通,是以胃气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冲气之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
是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
牛膝为治腿疾要药,以其能引气血下行也。
而《名医别录》及《千金翼方》,皆谓其除脑中痛,盖以其能引气血下行,即可轻减脑中之充血也。
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
用玄参、天冬、芍药者,取其既善退热兼能滋阴也。
用龙齿、石决明者,以其皆为肝家之药,其性皆能敛戢肝火,镇熄肝风,以缓其上升之势也。
用山药、甘草者,以二药皆善和胃,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犹白虎汤用甘草粳米之义,而山药且善滋阴,甘草亦善缓肝也。
用茵陈者,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药平之镇之,恒至起反动之力,茵陈最能将顺肝木之性,且又善泻肝热,李氏《本草纲目》谓善治头痛,是不但将顺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动,且又为清凉脑部之要药也。
诸药汇集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复诊】
将药连服二十余剂,头已不疼,惟夜失眠时则仍疼,心中发热、烦躁皆无,亦不复作眩晕,大便届时自行,无须再服通药,脉象较前和平而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阴以除病根。
【处方】
生赭石怀牛膝生怀山药生怀地黄玄参大甘枸杞净萸肉生杭芍柏子仁生麦芽甘草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中用麦芽者,借以宣通诸药之滞腻也。
且麦芽生用原善调和肝气,亦犹前方用茵陈之义也。
【效果】
将药又连服二十余剂,病遂全愈,脉象亦和平如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