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社光论甲流辨治思路

魏勇军 高丽 河北省魏县中医院

高社光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邯郸市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组长。
他不仅擅治内伤杂病,又被誉为治温病之高手。
笔者有幸拜高社光之门下,常侍诊其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现将高社光对甲型H1N1流感辨治的思路总结如下:

中医对甲流的认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感受时令邪气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时令季节、症状体征属中医之“寒疫”、“伏暑”、“冬温”范畴。
高社光认为其致病特点有四:一是致病多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伏暑化温、复感寒邪,或素体蕴热、复感受风寒而致,有的兼夹湿邪、痰浊等。
二是具有流行性,老年、儿童、孕妇及抵抗力弱者易感。
三是起病急,传变快:初起多现肺卫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邪传变迅速,侵犯肺胃,甚至逆传心包。
有的兼夹湿、夹痰,郁而化热伤阴,耗伤营血。
因此应早期治疗,防止传变。
四是危重期邪热炽盛,内陷心包,可见动风惊厥或痰蒙窍闭神昏等。

辨治要点

高社光治疗甲型H1N1流感强调以下4点:

辨病因:甲型H1N1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首当明辨时令异气,春温多风热,暑温多加湿,冬温多内热外寒。
甲型H1N1流感多因伏暑化温,或风寒外袭、郁而化热,或内有蕴热、复感外邪诱发,应据其致病特点,审因论治,卫邪宜宣,郁热当发。

辨病位:根据病邪所侵入的部位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法。
如初起,风寒外束,卫郁表闭,见恶寒、无汗、身疼痛、发热、咳喘、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等,治宜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可用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荆芥、防风、芦根、金荞麦等。

邪在肺卫,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口干,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宜辛凉轻解,宣透肌表,可选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杏仁、桔梗、芦根、荆芥、淡豆豉。
咳嗽加前胡、枇杷叶。
咽痛加金荞麦、玉蝴蝶。
量宜轻不宜重,轻清宣透。
切不可过用麻、桂辛温发汗,以免助热耗阴,也不可过用寒凉之品,冰伏其邪。

卫邪不解,邪已入里,见壮热,微恶风寒,肢体酸楚,口微渴,头痛,口干,咽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宜表里双解。
选用表里通解散。
药物组成:白僵蚕、蝉蜕、大青叶、薄荷叶、防风、荆芥、金银花、连翘、芦根、生石膏、金荞麦、牛蒡子。

若热毒壅肺,见高热,咳嗽,咯痰黏稠,胸闷胸痛,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肺泄热解毒,选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加减。
药物:生石膏、炙麻黄、杏仁、桔梗、栝楼、浙贝母、连翘、芦根、鱼腥草、金荞麦、生甘草、黄芩。

邪热侵入肺胃胸膈,宜清气泄热透邪为主,酌情选用凉膈散、白虎汤之属,强调清气之品不可早投滥用。

若邪热炽盛,灼伤营阴,出现气营两燔,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促气短,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宜清气凉营,选清瘟败毒散加减,药物:水牛角、生地、赤芍、银花、丹参、连翘、麦冬、竹叶、芦根、栝楼、生石膏、栀子、黄芩。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5克。
邪热入营,在清营养阴时,宜佐以透热转气,选清营汤之类。
邪入血分,出现耗血、动血之象,治宜凉血养阴,散血化瘀,切不可轻易用炭类药止血而加重瘀血之证。

辨病程:温邪致病,传变最速,应密切观察其病程和病机的变化。
高社光主张开药一般一二剂,最多不超过三剂。
不能一方守到底,随其证而治之。
初起表邪未罢,入里化热或火郁内伏,治宜辛凉透解,宣发郁热,选辛凉清解剂酌加升降散、栀子豉汤之类。
若表里俱实,大便秘结,选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
若温热病邪进一步发展,出现动风惊厥,治宜凉肝熄风,则选羚羊钩藤汤,若痰热内陷心包,窍闭神昏,治宜清热豁痰开窍,酌情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
温邪致病,最易化燥伤阴,应时刻顾护阴液。

辨兼夹证:温热病邪常兼夹湿、夹痰。
若上焦湿热,身热不扬,恶寒身重,胸闷呕恶者,治宜辛温宣透,芳香化湿,选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之类。
中焦湿热,湿重于热者,治宜辛温开郁,苦温燥湿,选半夏、厚朴、草果、苍白术、陈皮之类。
湿热并重,治宜清热燥湿,酌加黄连、黄芩、栀子之类。
下焦湿热,治宜清利通下,选茯苓、猪苓、滑石、泽泻、薏苡仁之类。
邪伏膜原,憎寒发热,胸闷脘痞,苔白腻如积粉,治宜疏利透达,宣畅气机,选用柴胡达原饮。
湿热不去,聚湿酿痰或热盛灼津,痰蒙心包,出现神昏窍闭,治宜豁痰开窍,选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等。

注意要点

给邪以出路:治疗甲型H1N1流感“祛邪为第一要务”。
治法中无论辛凉清解、芳香辛散、疏畅气机,还是疏利透达、透热转气等,无不体现祛邪外出这一要义,要切中病机,给邪以出路,邪去则正安,但不可过早使用寒凉之品,冰伏其邪,闭门留寇,传变于里,使病情加重。

先安未受邪之地:感受外邪之后,除辨证施治外,注意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因温邪致病,传变最速,变证峰起。
要及时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传变规律,防止病邪深入,传变于里而生他证。
如肾水不足之体,虽肾阴未被灼,也应在甘寒之中加入咸寒之品兼补肾阴,以防邪热侵入下焦。

保护阴津阳气:甲型H1N1流感,热变最速,易伤津灼液,阴液一伤,往往变证蜂起,若过汗则心阴心阳耗散,或真阴耗竭而发生窍闭神昏或动风惊厥等变证。
故其治疗,应时时顾护阴液阳气,切忌谨防辛温过汗伤阳或温燥之品伤阴;同时也要注意过用寒凉冰伏其邪或过寒遏伤阳气。

辨证祛邪兼解毒:无论风寒、风热,还是暑温、暑湿等,皆属疫疠毒邪,临证时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用解毒之品,如金银花、大青叶、贯仲、青黛、金荞麦等药往往能提高治疗效果。
正如《医门法律》曰:“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
”亦旨在辨证祛邪的同时,兼以解毒。

老、幼、妇、孕体质有别:特别是老年人、幼儿、孕妇更慎从之;孕妇气血营养胎元,卫外功能不足,易感时令邪气而发病,且易于传变,最易变生险候。
治疗应审因论治,切不可等闲视之,以防病邪深入而加重。
同时注意“邪去则正安”,但也不要一味顾及胎元而贻误治疗时机。
《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训,即是此意。

Processed in 0.049550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