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首页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名医
医案心得
杂集
中医书籍/《中药学》
《中药学》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服用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灯心草
通草(附:梗通草)
冬葵子
车前子(附:车前草)
木通
滑石
金钱草(附:连钱草)
海金沙
石苇
萹蓄
瞿麦
萆薢
赤小豆
玉米须
葫芦壳
冬瓜皮(附:冬瓜子)
泽漆
蝼蛄
茵陈蒿(附:铃茵陈)
地耳草
垂盆草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五章 化湿药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藿香
佩兰
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白豆蔻(附:豆蔻壳、豆蔻花)
苍朮
厚朴(附:厚朴花)
草豆蔻
草果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独活
威灵仙
秦艽
防己
臭梧桐
老鹤草
虎杖
透骨草(附:急性子)
桑寄生
五加皮
鹿啼草
豨签草
千年健
虎骨
白花蛇(附:乌梢蛇)
徐长卿
桑枝
络石藤(附:海风藤)
寻骨风(附:丝瓜络)
接骨木
木瓜
蜇砂
松节(附:松香、松花粉)
海桐皮
第七章 理气药
理气药应注意事项
橘皮(附:橘络、化橘红)
枳实
瓜蒌皮(附:全栝蒌)
木香
乌药
檀香
甘松
九香虫
路路通(附:白胶香)
大腹皮
青皮(附:橘叶、橘核)
枸橘
川楝子
香附
佛手(附:佛手花)
香橼
八月札
娑罗子
玫瑰花(附:代代花)
绿萼梅(附:白残花)
荔枝核
旋覆花(附:旋覆梗)
代赭石
沉香
丁香
柿蒂(附:柿霜)
刀豆子(附药:刀豆壳)
第八章 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川芎
丹参
桃仁(附:瘪桃干)
红花
泽兰
马鞭草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郁金
延胡索
姜黄
降香
夏天无
月季花
益母草
鸡血藤
穿山甲
王不留行
牛膝
苏木
刘寄奴
荆三棱
蓬莪朮
蟅虫
水蛭
虻虫
干漆(附:阿魏)
凌霄花
自然铜
水红花子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 止血药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仙鹤草
紫珠
白芨
蚕豆花
荠菜花
铁苋菜
地锦草
艾叶
灶心土
大蓟
侧柏叶
山茶花
羊蹄根
万年青根
槐花
地榆
茜草(附:茜草藤)
蒲黄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百草霜
牛角"角思"
墓头回
参三七
花蕊石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章 消食药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莱菔子(附:莱菔英,地枯萝)
山楂
六曲
鸡内金
麦芽
谷芽
阿魏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
第十一章 驱虫药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
苦楝根皮
使君子
槟榔
番瓜子
雷丸
鹤虱
芜荑
榧子
贯众
大蒜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第十三章 祛寒药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附子(附:乌头,草乌)
肉桂
干姜
吴茱萸
高良姜(附:红豆寇)
蜀椒(附:椒目)
胡椒
荜菝
毕澄茄
丁香
小茴香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第十四章 开窍药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其它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羚羊角
山羊角
石决明
天麻
钩藤
白蒺藜
橹豆衣
代赭石
蚯蚓
僵蚕(附:僵茧壳)
贝齿
玳瑁
马宝(附:狗宝)
紫石英(附:白石英)
全蝎
蜈蚣
壁虎
其它平肝息风功效的药物
第十六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助阳药
第三节 养血药
第四节 滋阴药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第十八章 收敛药
山茱萸
五味子
乌梅
莲子(附:石莲子、莲须、荷花莲房)
肉豆蔻
诃子(附:藏青果)
赤石脂
禹余粮
五倍子
罂粟壳
石榴皮(附:石榴根皮)
明矾
椿根皮(附:凤眼草)
芡实
桑螵蛸
覆盆子
金樱子
乌贼骨
碎米荞
鸡冠花
浮小麦
糯稻根(附:糯稻草)
麻黄根
白果(附:白果叶)
刺猬皮
其它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
第十九章 其它药
蟾酥(附:蟾皮)
雄黄
硼砂
磠砂
砒石
斑蝥
石灰
轻粉
大风子
蜂房
木槿皮(附: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
绿矾
樟脑
硫黄
炉甘石
孩儿茶
血竭
象皮(附:象牙屑)
松香
铅丹
毛茛
马钱子(附:土木鳖)
蒟蒻
常山(附:甜茶)
瓜蒂
藜芦
辣蓼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上一篇:《针灸学》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相关链接:
兴趣词
病症
中医学院
中医医院
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中医资讯
诗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