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
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
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
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慧庆寺玉兰记》拼音标注
hùi qìng sì yù lán jì
hùi qìng sì jù chāng mén sì wǔ lǐ ér yáo,
dì pì ér xiān jū rén,
qí xī nán jí běi,
jiē wèi píng yě。
sùi gǔi wèi 、 jiǎ shēn jiān,
xìu shǔi zhū zhú chá xiān shēng rèn sēng fáng shù jiān,
zhù shū yú cǐ。
xiān shēng jìu tài shǐ,
yǒu míng shēng,
yòu wèi xún fǔ sòng gōng zhòng kè,
sòng gōng shí shí zào yān。
yú shì sū zhī rén shì yǐ dà fǔ zhòng kè gù,
zài jǐu lái fǎng zhě bù jué,
ér hùi qìng yù lán zhī míng,
yī shí dà zhù。
yù lán zài fó diàn xià,
fán èr zhū,
gāo shù zhàng,
gài èr bǎi nián wù。
huā kāi shí,
mào mì fán duō,
wàng zhī rú xuě。
hǔ qīu yì yǒu yù lán yī zhū,
wèi rén suǒ chēng。
hǔ qīu fán huá zhī dì,
yóu rén zá tà,
huā yì dé míng,
qí shí bù jí hùi qìng yuǎn shén。
rán fēi zhū xiān shēng yǐ tài shǐ ér wèi zhòng kè,
zé hùi qìng zhī yù lán,
jìng wèi yǒu zhī zhě。
jǐu zhī,
xiān shēng qù,
sì mén zhòu bì,
wú fù yǒu rén wèi kàn huā lái zhě。
yú yù shè jù hùi qìng yī lǐ xǔ,
sùi dīng hài chūn èr yuè,
yú zhòu xián wú shì,
dú xíng yě wài,
yīn kòu mén ér rù。
shí yù lán fāng kāi,
mào mì rú nǎng shí。
yú tàn huā zhī kāi xiè,
zì yǒu qí shí,
qí qì jī gè shì qí suǒ zì rán,
yuán yǔ rén shì wú shè,
bù yǐ rén zhī zhī bù zhī ér wèi shèng shuāi yě。
jīn hǔ qīu zhī yù lán,
yì xiàng jiàn shuāi,
ér zài hùi qìng zhě rú gù,
yì yǐ jiàn xū míng zhī bù zú shì,
ér yōu qián zhě zhī kě jǐu yě。
huā sūi wēi,
ér wù lǐ yǒu kě gǎn zhě,
gù jì zhī。
《慧庆寺玉兰记》译文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
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慧庆寺玉兰记》注释
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北门。
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朱竹垞(chá):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文学家。著有《曝书亭集》。赁(lìn):租。
太史:古代史官称太史。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入史馆修明史。
宋公: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年间(1662—1722)累擢江苏巡府,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能诗善画,诗与王士祯齐名。著有《西陂类稿》、《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等。重客:贵客。
造:登门拜访。
虎丘:在苏州阊门外,为苏州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吴王阖庐葬此,名胜古迹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云石等。
杂沓(tà):众多杂乱的样子。
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曩(náng):昔,以前。
气机:气运。
恃(shì):凭靠。
幽潜:指幽居避世。
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慧庆寺玉兰记》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当时戴名世55岁。作者因会试被黜,逐出京师,客居苏州,操书房之选,写出此文。
《慧庆寺玉兰记》赏析
这篇文言文在写“慧庆寺的兰花”时,特意提到了“虎丘的玉兰花”,目的就是进行对比。第一处是用“虎丘的兰花”因地处繁华之地容易得名和“慧庆寺的兰花”因地处偏僻之地而不为人知来对比;第二处用“虎丘的兰花”“ 意象渐衰”和“慧庆寺的兰花”“ 茂密如曩时”来对比,以此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文章末尾以虎丘玉兰“意象渐衰”而慧庆寺玉兰盛如曩昔,揭示出“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的道理,既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弃置的感慨,更表现他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热情。写得耐人寻味,读来发人深思。
作者从慧庆寺兰花的遭遇,感受到人世的道理,联想到那些庸劣者以地位权势而高举,俊杰者以不得其地势而埋没的现实,指出了“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的道理,借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更表现他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健康上进的热情。这不只是写了一个被压抑的狂士才子对于自然山水的感受,更写出“这一个”举世皆弃而又不甘消沉的灵魂。它并不是将读者引向宁静的福地洞天,而是促使人们积极向上,去作美的追求。